美国军援混乱暴露无序
7月1号,美国国防部突然宣布要暂停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,结果到了7号,特朗普就改口说“应该给更多武器”,8号又批准了运送——这操作快得跟翻书似的,哪还谈得上什么“决策严谨”?连国务卿鲁比奥和乌克兰事务特使凯洛格都是从新闻里才知道这事,特朗普本人还对着记者一脸懵:“谁授权的?你告诉我!”
这下可真是露馅了,美国对乌克兰的军援,本来是件挺严肃的事儿,结果却被内部权力斗争搅得一团糟。这种混乱,也让全世界看明白了:这个超级大国,连自己内部的决策系统都快管不住了。
反复横跳、朝令夕改,这场闹剧每一步都在暴露“无序”。
7月1号那天,国防部突然放话要“暂停部分对乌军援”,理由是“军火库存降得太快了”。但奇怪的是,这个决定不是特朗普拍板的,而是由负责政策的副防长科尔比推动的,副防长范伯格最后拍板定下来的。他们觉得“美国背得太重了,该让欧洲多出点力”,而且这也符合特朗普的“美国优先”理念。
所以说啊,这事儿背后,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政策调整,而是整个白宫内部在“甩锅”、“争权”、“搞小动作”的乱局。而这一切,最终都让外界看到了一个越来越不靠谱的美国。
决策混乱的重灾区
但他们根本没去问特朗普本人同不同意。
结果呢?特朗普被搞了个措手不及,国务卿鲁比奥、特使凯洛格面对记者都懵了,只能尴尬地说“我们也不清楚”。
这种“下面替上面做主”的操作,哪儿像个超级大国该干的事儿?
更离谱的是,事情反转得也太快了。
7月7号,特朗普突然改口说“要给乌克兰更多武器”,到了8号就批准运送155毫米炮弹和制导多管火箭炮导弹。
从“暂停”到“恢复”,只用了7天,连武器清单都没换。CNN直接点破:“在国防部长赫格塞思手下,五角大楼已经成了决策混乱的重灾区。”
美国优先的矛盾与困境
特朗普嘴里喊着“美国优先”,可心里其实挺矛盾的。一方面,他担心军火库撑不住了——以色列和伊朗还没打完,美军还得留着防身;另一方面,他又怕被骂“对乌克兰不负责”,搞得左右为难,底下的人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,乱猜一通。
科尔比想“省点用”,特朗普又想“面子上过得去”,结果就把对乌军援搞成了一个没人敢认账的烂摊子。
这事儿闹得一团糟,根源就在于美国那套“既要又要”的战略,根本拧巴得不行。
说白了,五角大楼是真的慌了。因为一直往乌克兰送弹药,155毫米炮弹都快见底了,陆军部长去年就说了,产能根本跟不上消耗。
这种担忧不是没道理,毕竟美国在中东还得盯着伊朗,在欧洲还得防着俄罗斯,自家的军火库不能空着。
但问题在于,他们一边喊着“美国优先”,一边又不敢真的撒手不管乌克兰。这就导致决策混乱,整个国家的战略也跟着摇摇欲坠。
美国对乌军援困境
说白了,美国现在这操作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。要是不继续给乌克兰送武器,北约的盟友可能会觉得“美国靠不住”;可要是继续送,俄罗斯又会觉得“美国怂了”。两边都得罪,搞得决策层内部彻底乱成一锅粥。
副防长科尔比在算账:再这么送下去,美军自己都快不够用了;而特朗普那边呢,又在琢磨“面子”问题——不送的话,国际形象就崩了。
没有统一的战略方向,结果只能是“拍脑袋”做决定。最后就变成了这样:乌克兰前线的士兵还在等炮弹,美国官员却在那儿争论“到底该不该给”。
欧洲这边刚准备分担点责任,结果一看,美国又是“停了又送”,反复无常,谁还敢信这个“带头大哥”啊?
相比之下,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表现出来的战略定力就显得特别难得。当美国对乌军援像“7天反转剧”一样频繁变动时,中国始终秉持“劝和促谈”的立场,既不向冲突任何一方提供武器,也不搞“选边站”的小动作。这种稳定和清晰的立场,反而更让人放心。
美国领导力崩塌真相
这种稳定不是“软弱”,而是明白自己该干什么:解决冲突靠的是持续的外交努力,而不是今天给这个、明天给那个地乱送武器。
美国现在这乱子,正好说明了一个问题:一个连自己内部都搞不定的国家,根本不可能当好和平的推动者。
7天之内两次反转军援,说白了就是一面照妖镜。
它照出了美国军火库快见底的尴尬,也照出了“美国优先”背后的短视,更照出了他们内部权力结构的崩溃。
如果一个国家的对外援助,副防长都能先斩后奏;总统和国务卿还得从新闻里才知道政策,那他们所谓的“全球领导力”,不过是自欺欺人的空壳罢了。
这场闹剧,还远没完。
美国霸权衰落的必然结果
下一次,是特朗普又突然喊“停”,还是五角大楼再次“先斩后奏”?谁也说不准。
但全世界都看明白了:美国的决策一团乱,已经不是偶尔出问题,而是霸权走下坡路的必然结果。
胜宇配资-济南股票配资公司-配资网查询-理财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