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针对外卖行业白热化的竞争态势,约谈饿了么、美团、京东三家平台企业,要求其严格遵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》等法律法规,切实落实主体责任,规范促销行为,以理性竞争构建消费者、商家、外卖骑手与平台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,促进餐饮服务行业的规范、健康、可持续发展。此次约谈,是对近年外卖行业大战乱象的有力回应,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。
外卖“补贴大战”硝烟弥漫
近年来,外卖行业发展迅猛,竞争也愈发激烈。特别是2025年,市场竞争态势急剧升温。今年2月,京东宣布进军外卖行业,凭借“全年免佣金”“百亿补贴”等策略与美团正面交锋。4月底,饿了么宣布开启“超百亿”补贴,淘宝将“小时达”升级为“闪购”并于5月6日在全国铺开。进入7月,外卖平台补贴力度持续加码,“满18减18”“0元购”等超低价促销活动层出不穷。美团披露数据显示,其单日订单量一度突破1.5亿单,淘宝闪购日订单量也达到8000万单。
低价诱惑背后引发消费者担忧。对于消费者而言,外卖大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低价福利。不少消费者表示,近期点外卖价格大幅降低,一些餐饮、咖啡、奶茶品牌外卖价格相较堂食便宜20%-30%,且常能享受免费配送服务。
然而,低价背后也存在隐忧。中国消费者协会7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,68%用户认为补贴存在“价格套路”,41%消费者担忧餐品质量会因补贴缩水。北京、上海等地12315平台数据显示,7月餐饮类投诉同比上升27%,其中“实物与宣传不符”占比达39%。消费者高先生称:“点外卖确实便宜了,但有时收到的餐品分量明显减少,食材质量也感觉不如从前。”
平台竞争激烈,行业亟须规范
外卖大战中,商家的处境颇为艰难,部分商家陷入“补贴困境”。据媒体报道,不少商家为了获得平台流量,被迫参与各种补贴活动,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。有商家出示外卖平台后台结算页面,一份30元的外卖,在分摊活动费用后,到手仅15元左右。
据一位加盟奶茶店的店主介绍:“参加平台补贴活动,业绩会大幅提升,但一旦停止,业绩就会打五折甚至更糟。而且平台发放的满减红包,商家几乎要全部承担,利润太薄了。”有米粉店老板也曾向媒体提及,参与促销活动后,店里外卖单量暴涨,但扣除平台抽佣、打包费、配送费等,到手利润所剩无几。
此外,一些商家为了控制成本,不得不降低餐饮品质,导致餐饮行业投诉率上升。消费保平台数据显示,今年4月以来,外卖行业投诉呈增长态势,主要集中在“退款纠纷”“服务态度差”和“食品安全”等方面。
外卖大战使得订单量急剧增加,外卖小哥迎来“爆单”时刻,部分骑手日收入可达上千元。但与此同时,他们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。美团研究院数据显示,7月因爆单导致骑手超时率同比上升18%,交通事故率环比增长11%。有外卖小哥反映,平台算法不断压缩配送时间,即使在恶劣天气下,仍需保证“准时达”,安全隐患明显增加。在配送高峰时段,外卖小哥为了赶时间,常常争分夺秒,闯红灯、逆行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。
外卖平台为了争夺市场份额,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补贴。然而,这种“内卷式”的竞争不仅消耗了平台的大量资源,也对行业生态造成了负面影响。高盛报告预计,仅今年第二季度,美团、京东、阿里三家在外卖方面的投入就会达到250亿元。部分平台甚至被指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,如实施“二选一”政策,限制商家和骑手的选择自由。此前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会同多部门已对相关平台进行约谈,强调合法经营与公平竞争的重要性。此次再度约谈,再次释放出监管信号。
胜宇配资-济南股票配资公司-配资网查询-理财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